在建工程

公司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公司新闻 > 公司新闻 > 文章详情 >

“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”的港珠澳精神

 2021-12-20 20:48

编者按

春秋挥洒筑港人,谱系铸成励精神,江海绵延留印记,相传代代已融心。


76年来,在茫茫的大海上,在苍凉的大漠里,在荒无人烟的森林深处,在每个需要建设的地方,都有一航人拼搏奋战的身影,由此积淀而成的一航精神,也成为一代代筑港人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。


今天,小编与大家分享的是《“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”的港珠澳精神》。


“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”的港珠澳精神

在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设中,作为唯一全面参与桥岛隧核心工程的施工企业,一航人勇闯技术无人区,用以终为始的严谨态度,在科技创新上自我超越,攻克诸多世界难题,创造了多项从零到一的突破,推动我国实现由桥梁大国向桥梁强国转变,获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誉。

精神内涵:敢为人先、挑战极限的创新追求;精益求精、专注极致的工匠品质;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严谨态度。


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


港珠澳大桥,集桥梁、隧道和人工岛于一体,被誉为桥梁界的“珠穆朗玛峰”。作为大桥建设主力军,一航局承担了珠澳口岸人工岛、东西人工岛、海底隧道和主桥项目施工,是唯一全面参与桥、岛、隧三大核心工程的施工企业。


外海成岛的最初方案,至少需用三年时间,而整个岛隧项目总合同工期只有六年。对此,一航人突破创新,提出钢圆筒筑岛方案,在振沉过程中坚持“每一个都是第一个”,创造了东西人工岛“当年动工、当年成岛”的奇迹。

一航局承建的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,“当年动工,当年成岛”。


长达5.6公里的沉管隧道是世界首条深埋沉管隧道和最长公路沉管隧道,国内尚无经验可借鉴。在向荷兰一家公司寻求合作时,对方开出1.5亿欧元的技术咨询费。面对技术垄断,一航人自主研发,先后通过增加块石夯平工序,使用液压振动锤夯平,研发设计国内首艘外海自升平台式深水抛石整平船“津平1”等方式,解决了沉管安装所需设备难题。


在研发建造碎石整平船时,仅有一张韩国整平船的照片可供参照。为突破技术垄断,技术人员只能依据施工要求,不断提出参数构想,并汇集国内前沿造船工艺,经历无数次尝试,“津平1”成功问世。 


“津平1


深达40米的水下,每一次沉管对接犹如“海底穿针”。受基槽异常回淤影响,E15节在安装过程中经历三次浮运、两次返航,最终三战伶仃洋,将沉管成功安装。参建员工顶住巨大压力,以“每一次都是第一次”的执着,攻克深水深槽、大径流、强回淤和曲线段等世界难题,在惊涛骇浪中创下奇迹。


主体桥梁工程中,项目团队要预制安装国内首个整体埋置式墩台、国内最重墩合、多座分节式墩台和国内最重钢箱梁。面对全新的挑战,一航人不断自我超越,创新干法施工工艺,在中国乃至全球也属首例。交通部原总工程师周海涛赞誉:“这为桥梁结构基础施工开辟了新思路。”


港珠澳大桥通车,习近平总书记与建设者代表合影。


2018年1023日,港珠澳大桥开通,习近平总书记在通车仪式上指出,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,非常了不起,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、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,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、自主创新能力,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。


在全面参与桥岛隧施工的8年中,一航人克服了一项项世界难题,形成了“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”的港珠澳精神,并把这种精神延续到深中通道、大连湾海底隧道等项目施工中。如今,港珠澳精神已成为一航人敢于面对困难、勇于创新突破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
经典

故事

三战伶仃洋

港珠澳大桥E15管节浮运安装


港珠澳大桥沉管安装,被誉为“海底穿针”。将数万吨重的沉管浮运至施工现场,并精准沉放在数十米深的海底完成对接,难度之大超乎想象。


2014年10月,第15节沉管首次出运安装时,沉管被迫返航。所有人都没有心理准备,流下了委屈的眼泪。原来,经基床扫测发现,大面积突淤物覆盖了整个基床。返航过程中,冷空气不期而至,风力超过6级,流速接近拖航上限,浪花打到了带缆工人的肩头,沉管尾部不断被巨浪吞噬。“津安2”船长闫志辉报话机中已经听不到队友的回复,只能来回在带缆处奔跑。


2015年2月,距第一次中途折返4个月后,沉管安装再敲锣鼓重开张。经历了第一次磨难,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数模研究和现场试验,所有设备重新调试。浩荡的编队由8艘拖轮拖带,2艘备用拖轮随行,14艘海事船舶形成巨大的保护圈。


上午10时,碎石基床图像呈现在指挥室四块LED屏幕上,这一次,大家陷入了深深的沉默:基槽第5个至第7个船位大部分区域一片平坦,与西侧明显的垄顶垄沟截然不同。初步判断,出现了大面积淤泥滑塌。潜水员报告:海底淤泥一只胳膊都插不到底。经过专家现场研判,基槽边坡出现大面积滑塌,淤积物严重破坏了碎石基床。


“各位,我布置一下回拖的……”副总指挥宿发强“哗”地声泪俱下,大自然再度挑战了人们实现梦想的征程。


两次安装遇阻,均是来自淤泥。虽然性质不同,但来源却与上游采砂密不可分。广东省政府紧急叫停了上游采砂活动,采砂企业都在春节前撤离了施工海域。


2015年325日凌晨4时,第三次出征的时刻到来。这一天的风速、流速和海浪情况几近恶劣,海上瞬时风力达到6级,安装团队不得不在月底最后的期限内一鼓作气。


副总工王明祥与设备员急匆匆赶到安装船,对船机设备和管内舾装设备进行检查;国家海洋预报中心总工程师王彰贵提供最新数据:25号晚六点左右流速为当日最低点。


25日深夜,最后一次多波束扫测结果显示:管节基床满足沉放要求。沉放过程中,全信息化的高科技监测手段为管节安装提供了最可靠的安全保障。应用于航天对接技术的水下沉管运动姿态加速度仪和4个水流观测基站实时更新数据。

 “E15管节水力压接已顺利完成,测控系统监测显示,沉管首尾端轴线偏差满足设计要求。”项目总工程师王强向所有人汇报对接结果。这一刻,指挥室里沸腾了起来,大家忘却了连续26小时作战的疲惫,相互拥抱着庆贺。


安装成功后的中午,大部分作战人员躺下睡了一觉。项目部在向所有员工发的感谢信中写道:大桥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,希望大家秉持“每一次都是第—次”的理念,继续发扬“干一流的,做最好的”的核心价值观,共同创造属于每一名建设者的时代光辉!

  | 一航局党委工作部

  |    

  | 钱梦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