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建工程

公司新闻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公司新闻 > 公司新闻 > 文章详情 >

工程通讯|空中“搭积木”

“工期这么紧,不按照原设计方案增加投入,怎么保证工期?”“不行!原设计方案施工投入太大了,必须再深入优化。”蕲太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方案讨论会上,技术团队激烈地讨论着。

公司参建的蕲太高速项目是湖北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的重要支撑,全线建成后,对改善鄂东地区对外交通条件,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。其中关键性路段檀林河大桥全长972米,桥跨左幅第七联、右幅第六联采用“工字型钢梁+混凝土桥面板”的钢混组合梁结构。“按原设计方案需采用架桥机进行单幅钢梁+桥面板整体安装,然而整体重量达360吨,需进场450吨架桥机,昂贵的租赁费用,仅是用于钢混组合梁的施工,对于项目成本来说‘得不偿失’”。项目副总工张佳林介绍道。

钢混组合梁架设是檀林河大桥最大的难题,直接影响着后续桥梁架设的箱梁运输。技术团队知道,必须尽快寻找“破题之道”,否则将影响后续施工。“我们可以采用双机抬吊方式,用两个汽车吊一前一后将钢混组合梁同时起吊安装。”有人建议。“钢混组合梁上跨省道和檀林河,汽车吊驻位空间受限,无法满足两个汽车吊同时作业。”项目总工陈立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。

“为什么不把钢梁与桥面板分开施工,在空中完成拼装呢?”正当大家愁眉不展时,公司总工程师冯浩突然抛出这个方案,他不慌不忙地解释道:“之前设计是在地面完成钢箱梁+桥面板的拼装后再进行安装,我们可以尝试单次吊装钢箱梁后在空中安装桥面板,将原来的‘大积木’变成多个‘小积木’,化整为零,吊装压力就大大减小,降低安装风险。而且相比原方案,不用等前六联完成施工后再进行钢混组合梁架设,还能将顺序施工转为平行作业,有效缩短工期。”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。

可在计算设计过程中,新问题又找上门来。由于距离长使得钢梁跨中挠度过大,桥面板安装及湿接缝浇注后挠度更会“雪上加霜”。就在这时,项目执行经理韩毅拿起刚刚演算好的图纸,“我们可以将主梁拼在一起再吊装,好比两根筷子要比一根筷子的抗弯强度强,同时在两个墩台中间设置临时支墩,通过增加支撑点的办法,临时缩短两墩台间距,有效减小钢梁单孔跨径,从而减小在安装桥面板和湿接缝浇注过程中对钢梁产生的下挠。”

经计算后,项目部决定采取两榀主梁连接后吊装,在安装桥面板前在梁段2/5处设置临时盘扣架,在桥面板安装并完成湿接缝浇筑后拆除临时支墩。凭借着施工周期短、施工成本低及安装精度高等优点,“将钢混组合梁的地面拼装工况转移到空中拼装工况”毫无争议地获得了业主单位的一致认可,施工方案获批调整。在新方案的加持下,吊装后钢梁自重跨中挠度、桥面板安装及湿接缝安装后累计挠度均符合设计要求,基本整体受控。

如今,檀林河大桥钢混组合梁架设施工已经全部完成,新方案节约整体工期约15天,节省各项费用约183万元。看着逐渐延伸的钢铁巨龙横卧于檀林河之上,全体技术团队成员自豪感油然而生。